🦟 基孔肯雅热医学科普
🤒 主要病徵
基孔肯雅热患者典型症状为发烧和关节痛,名称源自描述患者因关节痛弯腰的模样。其他症状包括:肌肉痛、头痛、疲倦、红疹等 。症状多为自限性,少数患者关节痛可持续数月。严重并发症罕见,风险较高者为长者、婴儿、孕妇及慢性病患者。
信息来源: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
🦠 病原体简介
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通过雌性伊蚊(如白纹伊蚊、埃及伊蚊)传播,已在全球广泛流行。
🦟 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带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传播,少数情况下可母婴传播。蚊子多在白天叮咬,高峰期为清晨和傍晚。
⏳ 潜伏期
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为2至12天,通常为3至8天。
💊 治理方法
无特效药,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,如退烧、止痛和补液。
🛡️ 免疫与复发
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可获得免疫力。
🛑 预防方法
目前香港尚无注册疫苗。最有效预防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及防止蚊子繁殖。
🦟 预防被蚊子叮咬
- 穿着宽松、浅色长袖衣裤
- 在裸露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避蚊胺(DEET)成分的驱蚊剂
- 孕妇可用浓度上限30%
- 6个月以上儿童一般10%,如前往流行地区可用浓度上限30%
- 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妆品或护肤品
- 按说明重复使用驱蚊剂
- 防晒与驱蚊剂同时使用时,先涂防晒再涂驱蚊剂
🪰 预防蚊子繁殖
- 每周为花瓶换水,避免使用花盆底盘
- 紧盖储水容器,冷气机底盘无积水
- 用完的罐瓶放入有盖垃圾箱
- 妥善存放食物和处理垃圾
✈️ 旅游须知
- 带备蚊帐并使用氯菊酯(勿直接涂皮肤)
- 回港后14天继续用驱蚊剂
- 若发烧或不适,及时就医并告知行程
科学研究表明,即使无症状或未发病的感染者被蚊叮咬,也可传染病毒。因此,防蚊措施需持续落实。
信息来源:法广中文网







